去成長-該是接受新經濟論的時候了嗎?

分類:
選文:Clint Munkholm  翻譯:張曉嵐、潘忠廷

隨著地球所能提供給人類的生物物理條件不斷到達極限,有越來越多的經濟與環境學者認為,我們應該把對經濟成長的關注轉移到對人類以及生態的福祉上。 

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自行車維修中心Cyclonomia裡,所有的工具和設備都屬於社區公有。中心300多位的會員之所以走進地下室的工作室可不只是為了修車,更有組裝,特別是貨物自行車。

維修中心的共同創辦人阿德里安‧迪斯波斯(Adrien Despoisse)表示這是「將經濟再地化(re-localizing)」的其一嘗試。

迪斯波斯解釋「再地化」指的是在降低運輸損耗能源的同時,又能扶植草根的企業,並維持在讓當地社群得以拿回在地經濟發展權的營運尺度上。

他告訴德國之聲:「多數我們所消費與使用的物品都是從遙遠的地方而來,我們並不知道它是如何生產或生產過程是否道德。」

該專案最大的目標在於透過減少消費與增加分享,創造出一個手作與生活的實驗。迪斯波斯表示自行車工作坊是布達佩斯建立去成長中心裡眾多計畫的第一步。

去成長中心的運動不斷擴散,並開始與自行車維修中心這樣的社區計畫結合,經濟學家也試圖藉此工作追求更為永續的未來。

圖說:這究竟只是孩子們的兒戲,或可能是帶領潮流的新經濟模式?

在地球的限度內生活

目前,沒有人會去懷疑對經濟成長的追求,從國家經濟政策到國際間的永續發展,成長往往是唯一目標。

但已有部分經濟學家指出,在地球有限的資源下,我們必須為了生存停下不斷成長的腳步。

生態經濟學家同時也是〈去成長:新世紀的語彙〉(Degrowth: A Vocabulary for a New Era)一書的編輯吉奧高司‧卡列司(Giorgos Kallis)表示:「經濟成長越高,意味著我們擷取出更多的自然資源,製造出更多廢物。在現有經濟成長的水平以及對經濟成長的渴求下,劇烈而災難化的氣候變遷將成為我們無法阻擋的事實。」

圖說:建築在永續經濟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經濟不能無限度的成長,這觀念早非新聞。1972年時,早在全球高峰會將氣候變遷議題納入討論前,就有一群智庫-羅馬俱樂部出版了一本書籍〈增長的極限〉(The Limits to Growth),預言:「人類將在下個百年某個時間點上面臨地球增長的極限」

該書在當時引發了正反雙方的辯論激戰-然而當世界各國政府一一投入新自由主義與自由市場經濟的懷抱時,就再沒人說起這件事了。

挑戰(既有的)共識

數十年以來,人們將經濟成長視為讓全球大量人口脫離貧窮的唯一方式,是目前大眾的共識。然而,環境議題的急迫性以及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貧富差距日益增大,有些人開始挑戰原本的共識。印度綠色和平主席Ashish Kothari對德國之聲說,根據分析,在印度,經濟成長與窮人的需求無關,他說,「經濟成長反而造就了上千萬新產生的赤貧,因為他們的資源被主流經濟給剝奪。」「當然,它(經濟成長)也無法讓我們仰賴的生物與自然環境永續。」Kothari補充。

圖說:With global population growing, the question becomes: How can poverty be overcome - and is unlimited growth realistic?

因此,我們能有什麼樣的選擇呢?自1970年代便參與印度草根環境運動的Kothari 指出,應該引導民主計畫使社群得以主導他們自己的未來與他們的資源。

這樣的想法與古印度的swaraj不謀而合,Kothari 解釋,swaraj 結合了自治權、自由與社群生活的責任,就像非洲的ubuntu 與南美的 buen vivír,是世界傳統觀念之一,以幸福、關懷與歡愉為中心價值,即無成長的特質,這幾點是在全球經濟體系所中遺失的。

去中心化(或分權)的解決方法

這些也是在布達佩斯經營社群農園的Monika Kertész非常認同的值價觀。居民可以掌握他們鄰近地區的畸零地。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種植自己的有機產品,還可以有效的聚集社群力量。

「農園只是一部分,」Kertész 對德國之聲說,「對於社群來說,還可得到彼此的連結、友誼與信任,即更大的連結。讓人們知道你可以為了人類的福祉做些什麼,是非常重要的。」

 

圖說:At the "Grundkert" community garden in Budapest, city residents can grow their own organic crops

雖然要挑戰如整個地球般巨大的主流價值,社群農園與腳踏車工作坊看起來像是大海中的一滴水那般的微小,但是去成長主義者相信,未來是建位在去中心化的精神上,人們可以運用在地知識與需求發展各種解決辦法,並且用此方法去獲得非消費經濟所認同的合理目標。

Kallis 告訴德國之聲:「去成長提醒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更好的世界,一個更平等的世界,但為了達此目標,我們必須減少在這個星球上的足跡。這種越少越好的生活,是一種挑戰。」


出處:http://www.dw.com/en/degrowth-is-it-time-for-a-new-kind-of-economics/a-36295153

No comments

Please register or sign in to post a comment.